海外诸国志·卷三·第四篇——朱

海外诸国志·卷三·第四篇——朱

朱教谕是前朝著名理学家朱苳之后。一方面,他因自己祖上是朱子而感到自豪,另一方,又对自己才当一个小小的教谕感到不满。他觉得自己好歹也得当一个国子监祭酒——虽然他或许不关心和他同辈的朱子之后已经有几百人——如今的祭酒出身庶民,他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怎么能赶得上我作为朱子之后的无上荣光?

朱教谕最常想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定有很大的问题——随着今年秋试的开始,他更加肯定了他的这套理论。

朱教谕是当地秋试的考官,大明共和国的秋试只考作文,当年的题目是:

我国近年来推行‘民主监察’制度,国家坚持人民至上、民主至上,大力推进监察错失,全国人民积极参与。
人们来到衙门,进行听证和监察;茶楼酒肆兴隆,远行商旅暂停,春耕秋实有序推迟。监察听证使人们变得更集中。
县令乡甲,自愿接受听证;军旅接受调度,守卫百姓安全;衙门断案办事,坚持依法而行;大小人事财政,一律公开透明;四方人民百姓,大力赞美政策。‘民主监察制度’使人们变得更自由。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民主检查的集中与自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朱教谕看着这个题目,心情大好:这样中庸的题目,真的是有圣人的才能才能想的出来。我祖上朱子,大力推行圣贤之道,最终总结出了天下都接受的唯一的解释。就因为这样,国家才有机会推行八股文这种完美的体裁。八股,多么美丽的数字,从头到尾,层层递进,前呼后应,详略得当,多么的整齐,多么的符合中庸之道。而这个题目,完美的符合了八股文的行文思路,考生一定得写出完美的八股文才能对得起这个题目。

看完题目,朱教谕开始阅卷,朱教谕阅卷有自己的一套规范——虽然大明共和国大多数考官都是这样做的——从头到尾看下去,八股之中,一股都不能出纰漏,如果出现纰漏,直接判为不合格,不再往下看了。

有一些朱教谕之看了破题就受不了了,什么“监察听证是有利于人民的好制度”,这哪有点破题目的集中与自由;什么“监察听证有许多的好处,但是也导致……”,居然敢妄评国政;甚至还有“民主检查的集中是”,直接进入承题,根本无法接受。到了承题,朱教谕还是继续上火,凡是不讨论“集中是为了自由”这一观点,自然都被朱教谕朱笔一挥,扫出孙山。

自然,后面几股,不合朱教谕意思的考卷,自然都被淘汰。不过只是八股写的不标准,还是小事,更令朱教谕恼火的是居然有人胆敢写八股之外的文体,凡是不和八股的,朱教谕甚至懒得过目,随后放到一边。而“之乎者也”之类的散文,朱教谕看不懂这是怎么意思,也懒得看这是什么意思,愤愤的讲它扔到一边,而写诗文的,则直接被扔进垃圾桶,还要吐上一口唾沫,表达朱教谕对这般风雅的嫉恨。

当然,这些问题也不算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当然要属原则上的错误。原则上的错误,最基础的就是评论时政。八股文虽然要有政治,但是政治不是去议论的,而是去论述与赞美的,一定程度上,作文就是看赞美的水平,如果赞美的不够优雅与真挚,就是没有将自己的怨恨埋在心底,口是心非。更严重一级的呢,当然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俗称就是腿是歪的。就拿民主听证制度来说,如果这两年来赞美,当然就是符合主流价值,如果前些年说呢,自然就是不符合主流价值。毕竟价值是流动的嘛,变一变也不奇怪。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对政府的批评,如果胆敢批评政府,那么一定会被揭开密封性,禁考三年。比这更严重的是对目前当政的湘派的冒犯,至今已经掌权近百年了,如果有什么含沙射影的文字,必然会被拘禁教育。最最严重的错误呢,当然是对当今总统不敬。当今总统名叫董远凹,总统自然是人民选出来的总统四方天下的人物,姓名的自然要有所避讳。故而三字都是讳,若是谁胆敢冲撞了总统的名讳,免不了牢狱之灾。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朱教谕心目中,自己的祖上朱子也是不可冒犯的,如果冒犯了朱子的名讳,自然也和上述错误一等,直接除去名字,如果别挑出刺来,还要被禁考三年,当然,还要忍受朱教谕将唾液吐到自己卷子上的刑法——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考生并不知情。

不过令朱教谕感到比较欣慰的事情是有十几篇文章写的非常得体,文字流畅,八股明确,点抹有道,深深的博得了朱教谕的欢心。虽然这十几篇文章大同小异,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但是朱教谕丝毫不在意。毕竟是得到了圣人真传,深喑中庸之道,既然是出自朱子的标准的大道,千人一面并不为奇。于是,这十几个人都被朱教谕赋予了优异的成绩。

正当朱教谕看过一篇“符合大道”的文章,暗自欣喜的时候,下一篇文章却出现的非常不合时宜。朱教谕一看,符合八股之道,往下看去,却是“监察制度”如何劳民伤众,天理不容。朱教谕看到这种文章,心底生气一股怒火,他说民无暇春耕,苦不堪言,我为何不知道?一定是一派胡言!而看到后面,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居然敢写下:“之前的被人们称为圣人的朱苳,实际上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之是蝇营狗苟之辈,凭借钻盈的功夫,留下了毒害后世的学问。他的不肖子孙,如今依然为虎作伥。”朱教谕看到这一行字,感到自己的权威被极大的挑战了,他怒火中烧,一把撕开密封线,看到考试的名字前面一行画了一个🐷,他愤怒的攥紧了这张答卷,嘴里叽里咕噜的说起什么,突然站起来,使劲锤了一下桌子,嘴中吐出一口黑色的血,倒到了地上。


海外诸国志·卷三·第四篇——朱
2022/09/23/essay/overseas_countries/3_4/
作者
charlesix59
发布于
2022年9月2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