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伟大的人——我读《沉默的大多数》

更伟大的人

为什么要读王小波

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作者,让我有兴趣读完他所有的著作。我属于那种雨露均沾的类型,所有的作者,但凡我感兴趣的,我都要沾一沾。我开始读王小波是因为我每次看到他时他都被人赋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之所以拖到现在才看是因为我很少看到他。

现在想来很少看到他或许不是他的错。毕竟他虽然是中国人但却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这是当今政府最深恶痛绝的类型。他能够在国内被看到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怎么能奢望他有更多的曝光呢?因此,我一开始讲他当成一个媚俗的小说家。直到看了《黄金时代》。

虽然《黄金时代》中有很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只是一种粉饰,它粉饰的是王小波的智慧与他锐利的观点。有些人喜欢显露自己的智慧,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多么的伟大,而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智慧藏起来,让能看透表面的人看到,然后博得读者的莞尔一笑。前一种大概智慧有限,所以常常被人评价为装逼。言归正传,读完《黄金时代》,我就觉得王小波是一个聪明人,他应该不只是专注于女人的胸脯与男人的下体。

于是我开始读《沉默的大多数》

值得一读的书

如果让我一句话来评价《沉默的大多数》,我会说,你最好读一下。

如果一定要将书分个好坏,我会说,读完让人变得智慧的是好的,读完让人变得愚蠢的是坏的。《沉默的大多数》属于前一种。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智慧是好的,但是一定是所有人都渴望自己变得智慧。

但是这本书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读,这本书适合有一定智慧的人读。如果你读这本书觉得被刺痛被冒犯,读的火冒三丈,觉得书中文字都是一派胡言,说明你的智慧还不足以读这本书。但是如果你能坚持读完然后时不时反刍一下,你的智慧肯定会得到质的提升。我前面就已经说过,要读懂王小波,需要有一定的聪明。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周围在欢呼万岁,你也欢呼万岁,周围在高呼打倒,你也高呼打倒,别人说你要努力,你就会努力,那我觉得你暂时读不懂王小波。你读的时候会生气,那就不如不读。

但是读完这本书会收获智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谁更伟大?

前面评价了一下作者与书,这部分开始正式的说感想了。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多是没有话语权的。于是,他要为沉默的人发声。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你可以自己想他的意思,我觉得我没必要明说。

我要说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沉默的人嘴里。但是大家就是不愿意说。这种不愿意是多发性的,你不能说不愿意说就是因为坏。不愿意说恰恰不是因为他们坏,不愿意说出真理。而是他们太好了,所以说不出真理。王小波的这本书,依我来看,要从两个方面打破沉默,第一是他帮沉默的人说出一部分真相,但这不是主要目的;第二是让沉默的人不再沉默,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我不方便说的太具体,因为我也刚刚走出沉默,你们若是有兴趣不妨去读一读这本书。

这里我又说到了人都好与坏,可能有人会质问我,“你怎么证明沉默的好,不沉默的坏呢?”。当然,我这句话说的不绝对,应该说沉默的大都好,不沉默的大都坏。而且这句话也有时空上的局限性,他只对某段时间的某个地方有用。这句话拿到美国,就不如在中国的时候好用了,这是肯定的。

那让我来证明一下这句话,一般我们要证明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通常要下一个定义。我可以粗略的规定一下,让其他人幸福的人是好的,让其他人不幸的人是坏的。接下来,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曾经有一段时间:农民,让大家吃饱,是好人,学者科学家,为人类带来智慧,是好人,他们失声了。而打人的恶霸,以及指示别人打人的土皇帝却声音很大,一边高呼着万岁,一边下达最高指示,好不乐乎。只是苦了挨饿的农民与挨打的学者。又有一段时间,建房子造东西种粮食做美食搞发明的好人又失声了,而打人的人与他们的土皇帝又提高了嗓门。他们一边喊着万岁,一边说着“安全”、“清零”、“坚持”,好不乐乎,只是苦了不愿吃人的人

就我来看,王小波与鲁迅是一种,他们都是希望人们追求智慧的,追寻真理的。人独立的思考,即使沉默不发声,也不会变为坏人的唇舌。这样看来,王小波是让人变成好人的人。

如此这般,我们不妨将这种让人变成好人的人成为伟大的人。毋容置疑,鲁迅比袁世凯伟大,同理,王小波比毛泽东伟大。但是何必要抬出来【伟大】这个词呢?仅仅规定好人比坏人伟大。对比那个十里山路不换肩的人,我们这些所谓的“屁民”已经足够伟大了


更伟大的人——我读《沉默的大多数》
2022/10/24/essay/prose/the_greater/
作者
charlesix59
发布于
2022年10月2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