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自己的大学生活居然已经结束了,从此以后,便不再是学生了。自己做学生,已经做了近20年,没想到这居然也有结束的一天,而且这一天来地如此漫不经心,一如平日。没想到埋葬我学生时代的日子,居然是那么普通,那么平淡,那么不动人心弦。以至于在那一天过去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才猛地反应过来:哦。原来已经不再是学生了。
虽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了,已经晚了。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回忆一下我的那一段,没有任何值得说道,但又值得一说的大学生活。毕竟再晚的话,就全都忘光了。
Ⅰ 不算好的起点
经过三年地狱般的高中生活,我,一个非常刻苦但又并不十分努力的学生,以一个非常不理想又不算低的成绩,在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城市,上了一个在双非中顶尖的学校。
哈,真实矛盾又老套。
在高一的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即是天选,时不时做着不知所谓的清北梦。到了高二,见识过强者,认清了现实的自己把目标定为了北邮——一所CS非常好的学校。而在高三的时候,心灰意冷的我将目标定为了北交——至少是一所位于北京的211。
但是很遗憾,正所谓求之上者得之中,求之中者得之下。而像我这样的求之下者,最终当然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最低だ
想想高中时候的自己,真是一个无耻的可怜虫。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说自己的注意力是多么的不集中,因此多么不擅长解决复杂的数学和理科问题。而那一年的物理和数学又是多么困难,因此我的发挥是如何如何的不好,最终成绩是多么多么的不理想云云。
但是真的只是如此吗?我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己的性格是多么的不适合应付数学和物理的考试。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说我细腻的感情和广阔的思维在英语和语文这两门科目上给予了我多大的优势。性格与运气只是一部分原因,我频繁的提及它们只是想掩饰另一部分原因。
我在高中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了一个人。当然,她并不喜欢我。要否认这件事对学习没有影响,即使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也还是太难了。但是喜欢上这样一个人我并没有任何怨言。
而让我感到不安的事情是,因为被她拒绝,我神使鬼差的接受了另一个女生的示好,并与她开始了恋爱。就在高中快要结束的最后一段时间。当然,那时候的我脆弱、哀伤,没有谈过恋爱,并且处于青春期。但是这都不该成为借口,不该成为爱上一个自己本不喜欢的人的借口。
当然,在高考结束后,这段恋爱也顺延到了我的大学。现在想想,那一段时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但更多的是对另一个人的不负责任。她是如此的敏感、多疑、软弱、暴躁。但是这都不应该是我伤害她的理由。许多人的第一段感情都是模糊地就结束了,但是这也不能将我对她的伤害正当化。我对她的伤害不需要刻意,接受她的示好那一刻,就已经在开始了。
当然,她也在伤害着我,但是这不是我应该反思的事情,而是她应该反思的事情。直到现在,我还是讨厌谈及这段感情,但是至少经历过一段感情之后,总不至于像一只饿狗一样对待感情,这也算是少有的一点好处吧。
在大学的上半年,带着刚刚走出高中的稚嫩,我进入了大学,充满迷茫。那个时候我想要考研,目标是北邮,准备一雪前耻。而20年年底,疫情正浓。那个时候,想出校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我依然绞尽脑汁通过大学的围墙。我是一个多么爱好自由的人,那个时候我觉得:墙的那边,是自由。
对于大学,至少有一件事我做对了,我选择了一个适合我的专业。当开始上C语言这门课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兴奋,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摸索着写下第一段hello world
,我仿佛也感悟到了世界的美好。大一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C语言这门课了。感谢教我这门课的吴老师,她对我有充分的信任。信任!对我来说,信任这种东西,是师生之间最难得、最美好、最珍贵的羁绊。她解答我奇诡的问题,放任我自由的探索自己的兴趣,以及用超出常规的手段解决她的问题。
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驰在知识的草原上,我踏过每一寸草地,嫌弃后面的驽马跑的太慢。我迈开马蹄,远远的甩开了同伴,却也不担心迷路。在学期的一半,我就已经自学完了整本教材(按照课表,这本教材要在这个学期学完大部分,留下几章到下学期学,以及几章不需要学习),并且自己看完了《C与指针》,以及在假期看完了《C++ primer plus》。《C与指针》是一本很难理解的书,但当我在未来解决关于C语言中的指针问题时,脑海中总会突然浮现出书中内容,并在那一刻理解那段文字的意义。
另一个让我记忆颇深的是王老师的选修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这又是一个我十分擅长的领域,我在课堂上尽情的出风头,回答老师的问题,与他交换对诗词的理解以及交换双方的诗作,最后在下课后,八点五十分,我和他一起走出教学楼,在美丽的剑湖前散散步,然后目送他开车离开,我去711买一颗饭团。他是一个高材生,也是一个好老师。
虽然有一些美好,但是在半个学期结束之后,我还是对大学大失所望。我以为大学应该是自由的地方,学生与老师自由的交换的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有一些崇高的理想,在努力做一些很酷的事情。但是到了大学之后,我发现我能看见的只有没有什么学术氛围的教室与图书馆,没有什么理想的同学和老师,以及令人作呕的官僚又僵化的管理模式。我承认,青大的管理已经算是国内众多大学中的佼佼者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必须得挑明,这与我的理想存在太大的差距。这让我相信,研究生的生活大概也不会好太多,学校其实并不适合我,因此,我选择了放弃读研。
在大学的上半年结束后,我终于和她分手了。在那之后,我用了一个星期在W3CSchool学完了HTML、CSS以及JavaScript,然后大病了一场。
痊愈之后,我的大学生活仿佛正式开始了。
Ⅱ 最牛逼的大艺团
但是回想我的大一生活,我也还是做出了一些正确的决定的。比如,加入了大艺团。当初想要加入大艺团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人在大学理当加入一些社团。当大艺团到操场上进行军训慰问的时候,我被他们吸引了。
真有活力啊,如果我加入他们,我也能变得这么有活力吗?
这么想着,我递交了申请表,最终成功加入了大艺团的新媒体中心和微电影剧组。最开始接到的任务都来自微电影剧组的lt姐和yw姐(因为平时都是称呼名字,这种敏感信息就不盒了,如果不知道外号的就用首字母拼音代替了,实在抱歉)。她们两个是相当美丽、温柔又可靠的学姐。
但是刚开始接到任务的时候,我的想法却很单纯,因为当时在东校区,而大艺团的活动大多在中心校区,所以每次去参加活动大概都需要开具请假条——找到了一个通往自由的好办法!通过P请假条,我获得了自由出入学校的特权。在疫情期间,这是多么伟大的权力。
此时我还不知道,在我大一的下学期,当我开始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我将会在这里遇到足以让我怀念一生的好朋友:小黄、聪姐、万妈妈、yn、kt、一滑、csj、hyj、wjy以及令人尊敬的童哥。
在那半年,发生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7姐带我们去city walk,吃海鲜,zy姐在清明带我们去中山公园拍樱花,wjy借给我一部相机,这是我的摄影启蒙。那一天的zy姐和yn,是比樱花更美的模特。在那之后,我带着借来的相机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拍摄,从每一张都是糊照的丑照,到渐渐有几张能够被选上推文,那段时间摄影技术也算有些进步呢。
而在一场场的活动中,我与这些伙伴们的羁绊也在一点点的加深着。zy姐、+7姐和xy姐都是很好的学姐,能够很好的引领我们。而和wjy,我们两个男生私下里有很好交情,时不时约着来一场city walk。至于其他人,我们大都在大二的时候选择留在团里当部长,继续配合着工作。
小黄和聪姐,我们是经典的《我们仨》组合。当有人说”不相信男女之间有纯洁的友谊“时,我们三个人一块站出来,抛出另外两人的名字以作反驳。我们一起约了很多顿饭,一起配合着完成了很多工作,一起在去轰趴,一起喝过好几次酒。我仍然记得那年冬天雪后,我们一起去石老人海滩,在地铁站对着玻璃比划着身高,一起在积雪未消的沙滩上散步,那天的云粉粉的、蓝蓝的,那么洁白。
yn,是我喜欢过的女生。在大一的末尾,我和她曾是那么默契。我们在图书馆、在食堂那么碰巧的遇到。我曾经说过,她是那么像我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给yn看过她的照片,她也惊叹彼此的相像。但当最终被她察觉到我的心意的时候,她也像她一样,拒绝了我。理由是:“我觉得你喜欢我是因为我像她,而不是真的喜欢我。”其实啊,我自己又何曾了解过她呢?她就像我心中的一抹魅影,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伴侣的投射。我喜欢她只是因为她符合这个投射,因而她也就代表了这一抹投射。而我呢,喜欢的大概真的是你。不过呢,被拒绝了也算是毫不意外,自己最想要的永远也得不到,这件事在过去、在未来,在我身上已经也还将无数次的发生。不过幸而这件事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最后还是成为了朋友,如此自然,犹如当初。后来,我们还成了搭档,而且意外的还挺默契的呢。
万妈妈,虽然和我们同级,但是她如此成熟可靠,像是靠谱的“大人”。csj呢,虽然也曾是新媒体中心的伙伴,但是她果然还是更适合声乐部。当她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一刻,整个人的风貌与气质都得到了升华。有些人就是为了站到舞台中央而生的。hyj,中途加入的超级E人,帅气又有趣,有他在饭桌上从来不会无聊,舞蹈部的“青大黄子韬”,我的同乡,也是同专业的同学,是让我爹感叹“很少有跟我儿子那么帅的人”,我知道我爹之美我者,私我也,我自己其实很羡慕你的外貌、身材、性格、智商……你只是缺了一点运气罢了,总有一天会混的比我好的。以及我们的童哥,作为常务副团长,真的是台前幕后样样精通,唱过歌、跳过舞、写过稿、拍过照、剪过片、画过图……从一个外行人到十项全能,童哥是真正的热爱并努力。
当然,还有很多人,此刻不能一一列出来回忆了,真的很感谢大家给我留下如此美好的记忆。
我还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毕业歌会结束后,和毕业的学长一起去吃饭,我和大艺团的伙伴们纵情畅饮,找自己最喜欢的伙伴们一次又一次的干杯,仿佛怎么也喝不醉。
到了大二的时候,又是毕业结束后,这次一别,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太多的交集了。大家开始忙于考研、忙于自己的事情,只有少数人会去竞选团长的职位。而我,忙于各种各样的事务,在那个时候居然感到松了一口气。那天晚上,大家依旧推杯换盏。有了更深的羁绊的大家,想着即将到来的别离,只有将杯中酒一杯杯的饮尽,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拥抱,伤感的流泪。那时候我面对这个场景,没有落下一滴泪。只有肩上的担子卸下时的放松。
我真傻,真的。如果那时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毕业歌会,我一定再喝一打酒,痛哭流涕着和每一个小伙伴都热烈的拥抱一番。可惜,我那时什么也不知道。
如你所见,我没有参加自己的毕业歌会。那一天,我在外面实习,没有办法赶回学校。就这样,错过了。我这一生,很少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但是想到这件事,只能感叹天命无常,痛苦不已。
“大艺团,牛逼!”
我多想再和大家一块喊出这句口号。但是啊……渠会永无期。
Ⅲ 我的舍友们
在软工系,最不缺的就是有个性的人。但是即使是在这群有个性的人当中,我也是最有个性、最乖张的那位。
我很感谢我的舍友,他们让我在宿舍里过的很不错。那些在网上见过的对舍友的吐槽没有出现在我身上。
我记得大一刚到宿舍的时候,最开始是与mc君相遇。当时RE:0正在连载,我发现我们都在追番。于是,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短暂的好朋友。虽然有相同的兴趣,而且我也相当喜欢他,但是我们却无法相处的很融洽。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是一个阳光、外向、开朗、兴趣广泛又正常的人。与我这种阴暗逼合不来大概也正常。但他却与宿舍另外两个人玩的很好,一个是cl君,他也与我大不相同,开朗、温柔、外向又正常,喜欢健身和运动,身上充满肌肉,大概是大部分女生都会喜欢的类型。他们两个经常约着一起健身。说实话他们两个实在是很适合做朋友。另一个人是我们的班长,说实话,我讨厌他,因为他太阳光、太开朗、太正确、太正常,简直是我这种人的反面。所以,我讨厌他。
我是一个怪胎,所以跟怪胎更合得来一些。比如宿舍里面有一个老哥,几乎不学习呢,整天要么在宿舍里躺着,要么就是在玩游戏。但是我觉得他这样挺好的,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与他相近的是朋哥,他虽然也天天不是躺在宿舍就是在和我们打游戏。但是他却极其聪明,每次考试前稍加用功便能学会一学期的知识,在考试时取得高分。而且游戏还打的非常好。真是令人羡慕啊。此外就是呆哥,呆哥确实是呆呆的,而且总是在省吃俭用。但是他却也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虽然是一个怪胎,但是却又更像是一个正常人。
当然,宿舍更是有几个重量级的怪胎。
一位是学霸哥,人如其名,是个学霸,宿舍里的成绩担当。是唯一一个学识不在我之下的人。但是我们还是有些区别的,我只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努力,剩下的时间全部都在玩了。而他呢,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我其实是真心的佩服他。但是我又是如此好胜,所以我们有时会莫名其妙的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不过幸好最后我们没有选择同一条跑道,我选择了就业,他选择了读研。不再相互较劲之后,我们的关系好了很多很多。幸好在前进的路上没有他,不知道他是不是也为前进的路上没有我而长舒了一口气呢?
一位是仙不觉,或者叫秦无衣,但是他本人其实姓杨。这就已经够奇怪了吧?他是一个相当聪明而且富有见识的人,本来呢也是能成为一个正确的人的。但他偏偏没有那么做。他貌似是觉得保持正确太费劲了。于是他每天都和我们一起做着错误的事情。我们一起打游戏一起追番,一起闲的没事出去吃点好的。居然让他跟着我们学坏了呢。他每天都会说一些正确的事情,但是从来做不到。虽然每天不努力,但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智商与神级运气,居然每次都能卡在及格线上,从来没挂科。他本人其实是那么高情商,大方,能体谅人而富有原则,却甘愿与我们做朋友一起当个怪胎,真够奇怪的呀。但是,能和他成为朋友,真不错呢。
另一位是siri哥。这个哥们,是第一个让我觉得不爽的人。刚到宿舍就开始四处找茬,这人真是一个倔脾气,谁劝也不听,只爱找茬,在宿舍里操着一口即墨话跟朋友大声的开黑。什么人啊这是。但是呢,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却发现,这个人在和大家开黑的时候喜欢主动承担所有人都不想玩的辅助位,会在不管是谁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尽力帮忙,会以一种及其拧巴的方式听取别人的建议,以及以和正常人不同的方式,思考和批判自己的人生。随着和他进一步相处,感觉他的脾气也没那么糟糕,再往后呢,我才发觉:什么嘛,这个家伙,原来和我一样,都是一个怪胎嘛。就是这个惹人讨厌的家伙,大概就是我的舍友和同学中,和我关系最要好的一位。
上面这两位,是入选我论文致谢内容的角色。
后来呢,我们专业分流,换了校区,也换了宿舍。
我和siri哥、呆哥以及仙不觉选了相同的专业,故而分在了同一个宿舍。这个新的宿舍还有六个人,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班级。真是奇怪啊。但是由于不是同一个专业,加上我的大二大三大都泡在实验室,大三大四大都在外实习。因此我对宿舍的大家也不算太熟悉。只知道其中有一个是整天说着粗鄙之语的粗鄙之人,一位退役的武警,一个帅气的令人羡慕的但是却及其擅长模仿老八的声音的家伙,还有一个努力、上进、阳光、外向又温柔的人,虽然听起来这人也是一个正常人,但我总觉得他也和我一样,是一个思考方式与正常人不同的怪胎。
还有另外两个人,我是十分确定他们就是怪胎的。
一个是振桑,振桑喜欢游戏、喜欢动漫、喜欢特摄。他喜欢这些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受人欢迎也不是因为这是一种社交货币,他喜欢这些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和我一样。他不是一个温柔的人,而且对感情很笨拙,一副应付不了爱情和亲情的样子。但是啊,他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赤诚的人。他有自己纯洁的理想,虽然他笨拙,虽然他不怎么努力,虽然他自己说自己又懒又犟。但是我知道,他有一颗那么纯洁那么真诚的心。上苍总有一天会对这样的人降下馈赠。而且,就算上苍不馈赠他,总有一天,他也能自己创造出给自己的馈赠吧。
另一个是康子,康子是一条狗,他自以为自己是一条狗,而其他人也认为他是一条狗。但是他其实是一个人。可能他知道狗山上灵活,是狗之乐也。我非康,故不知康知不知狗之乐,但是当一只狗,大概是挺快乐的。因此他选择了快乐的生活方式。所谓不知康子之梦狗与,狗之梦庄子与?康子与狗,此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而这样的狗人,自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胎,每天从狗嘴里面吐出莫名其妙的狗叫,但是这些狗叫传到我的耳朵里时,我却觉得蛮有道理的。我们能相互理解,大概是因为我们也是同一类人吧!
siri和康,大概就是我的舍友中最奇怪的二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在总是盼望着能够回到青岛,如果是冬天,就一块煮一顿火锅;如果是夏天,就一起吃一顿烧烤。真是的,让人又多了一个怀念青岛的理由啊。
Ⅳ 追梦还是一起开心?
对于一个有理想的CS人,参加算法比赛几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数据结构与算法还是从学霸哥哪里。有一次学霸哥出去自习完完回到宿舍,打了一天游戏的我阴阳怪气的问他这一天是去卷了高数还是C语言,还是……(巴拉巴拉列了一堆编程语言)
但是学霸哥却一脸不屑的告诉我: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一种东西,自己是去学了数据结构和算法,这是所有语言通用的。
极具虚荣心的我不甘落后,随后也去刷完了B站王卓老师的数据结构网课,随后又去买了一本北大出版社的数据结构看完了,最后又去买了一本邮电出版社的《ALgorithm》,仔细的看了一遍。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在看网课看书的同时也需要去刷题练手。恰好在大一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PTA钻石级考试。虽然叫钻石级,但是钻石实际上是非常低的等级。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学习数据结构,靠自己仅有的努力考了七十多分,但是还是比学霸哥低一点。但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两个小时没有做完的题目,旁边的那个同学居然花了十几分钟就交卷了,而且考了满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wz哥,是转专业留级的同学。虽然wz哥有着很强的实力,但是他的大名鼎鼎可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好名声,而这不是好名声的部分却又不是来自与wz哥。个中缘由,我也是后来才从要好的学长那里听说。
后来,就开始自己在PAT上刷题,刷完乙级刷甲级,连做带抄,总算刷完了甲级。但是甲级题对我来说,其实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毕竟自己没有受到来者的辅导,全靠自己摸索,既没有科学的方法,又没有领路的明灯(哪怕我早点发现oi-wiki这个仓库)。更不要提做算法题这件事和我最不擅长的算法题有多么相似了。
我做题,每次不是因为过度优化、想的解决方案太复杂而写不出来,就是因为考虑不全面而WA,很少有能够一发AC的时候。对我而言,做算法题常常是一种折磨。但是如同之前的很多次那样,虽然折磨,虽然不擅长,但是我一直在坚持。
后来,也跟着学校的zzm老师,加入了一个叫做软件梦工厂的群。这是一个学校里专注于算法比赛的群,里面有好几百号人,其中有很多都是往届和我目前的学长,看起来充满底蕴。里面不乏算法与工程领域的大佬。
但是这个群却死气沉沉,每次群里发点什么东西,都有一群人冷嘲热讽,阴阳怪气,语气中充满着火药味,言语中满是虚伪、谎言、算计、拉踩。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比我更恶毒更低俗的存在,我承认,当时我确实为这种氛围感到恶心。
本来就不算擅长算法的我,由是拒绝了软件梦工厂的一切集训,断绝了除算法比赛外一切与这个群的联系。不过在刚开始懵懂的时候,我也曾在群里问过学长们两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得到了一个学长热情的解答。这让曾经一无所知的我深受感动。
后来,当我得知zzm老师是如何如何的以权谋私、不劳而获、恫吓同学、鱼肉队员、排挤同僚,我深深的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正确。如果当初真的一门心思搞竞赛,我一定会过一个不快乐的大学。
后来我还听说,我们学校原本除了软件梦工厂,还有一个叫一起开心的算法团队,是我们学院的周院长领导。那个学长就曾经是一起开心的成员。因为周院长采取放养的态度,大家都是老人带新人,真正的贯彻了”一起开心”这个主题。但是很可惜,当我了解算法比赛,准备进入算法团队的时候,一起开心就已经被软件梦工厂吞并了。鉴于zzm老师如此让人恶心,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在群里与她暗戳戳的针锋相对。
我没去过一起开心,但是我的朋友中有一起开心的队员,却没有梦工厂的队员。因此,我主观的相信,一起开心一定是一个能够让大家一起开心的地方。
但是啊,已经没有一起开心了。
如果不能一起开心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一个人不开心的造梦了。于是,我的算法生涯就这样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Ⅴ 未来,309实验室
放弃了加入算法集训集训队,那么就得找点别的事情做。我那时是这么想的,因为我太想进步了。后来听说有一个叫未来研究院的地方正在招人,而且这个地方离我的宿舍很近,于是我就联系了赵叔(当时还得叫赵学长),想要加入研究院。
我还记得刚见到赵叔的时候,是在21年11月月末,他穿了一件黄色的外套,手上端着一杯瑞幸,让人一看就感觉是个大厂程序员的感觉。后来他领着我在研究院逛了逛,领着我去了308实验室(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308,后来到了309实验室,并且在那里一呆好久),这是我们办公的地方。随后他问了我几个问题,在发现我有前端基础之后决定让我跟着另一位学长搞前端。
这位学长就是ALGarth了。我记得那天下午第一次与ALGarth见面的时候,他正吃着一份看起来很不错的外卖。在跟我介绍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之前,他先跟我介绍了实验室点外卖的地址,介绍了自己放在实验室的充气床,以及刚买的香烟平替——一大袋子阿尔卑斯棒棒糖。并且随手递给我一根,表示自己找个打火机点上(?)。
就这样,我的实验室生活开始了。在这里,我认识了赵叔、ALGarth、互为、银龙、大大大墨水、厨酱、金酱、光源等等很多和我一样不太正常的人,他们都成为让我受益一生的朋友。
在我刚来研究院的时候,在做的是一个面瘫线上诊疗的横向项目。这个项目说实话,写的很烂,但是让我很受益。这是一个使用Uni-APP开发的项目,通过包装一个webkit浏览器,让我们得以用web技术栈开发手机APP。在algarth(区分大小写好麻烦,后面都是小写了)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使用git,对于前端的工程化初窥门径,以及最终于的,让我了解了前端的技术栈以及坚定了自己成为一个前端开发者的愿望。
后来赵叔和algarth给我们几个新人报名了一个学校JAVA社组织的比赛。这时是我和互为、银龙第一次合作开发。我们都没有经验,开发的及其艰难,天天在熬夜攻关。最终,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只做出了一个半成品,与名次失之交臂。
但是赵叔和algarth的小组却拿了二等奖,几个学弟组成的小组拿了三等奖(赵叔给他们找了个开源项目,让他们包装包装,拿奖全靠口才)。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这种阴暗又好胜的人自然是及其不爽。本来已经阴沉着脸回宿舍了,但是ALgarth却给我发消息,说周末一起出去拿奖金吃个饭,剩下的钱就大家一起分了。我极力推辞,说自己没有拿到名次,哪里好意思分奖金呢?赵叔却回复到:“说什么呢,你们三个人这几天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次就是为了试试你们的实力,后面还有大钱要赚呢!”
后来啊,做了面瘫诊疗与好停车这两个还算成功的项目,以及一个目前来看确实失败的项目,自己确确实实赚到了一笔钱。正是靠着这一笔钱,让我顺利开启了自己的实习之旅。
虽然当时将做项目和赚钱看的很重。但是如今回忆起来,才发现这在我的记忆中占比是多么的轻,寥寥数笔便写完了。原来这段记忆中,最重要的,还是和大家留下的美好回忆。
我记得我们一起在309实验室里面当作会议室的小屋里吃过好几次饭,有几次是外卖,有几次是火锅,还有一次,是本来准备去实验室的天台烧烤,结果因为买到了劣质的碳,点不着,最终烧烤变成了用平底锅炒肉。这一次让人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时疫情正严重,学校封闭。我们不能出去吃饭,只好去美团买菜,让骑手买完之后,把食材绑到我们从楼上扔出去的绳子上,我们再将东西拽上来,因为过程艰难,所以极其难忘。虽然每次在那里吃饭都有些不同,但是每次我们都会放上一集让子弹飞,喊着已经滚瓜烂熟的台词,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电影放完,饭也吃完了。只是里面这个屋子不通风,饭菜的香味经常许多天无法散去。
以及在这个实验室,我产出了两个还算有趣的开源项目。一个是输入信息一键生成电子请假条的小程序,在能够用电子假条的时候我们用这个小程序出入自如。另一个是输入信息一键生成核算预约码的项目。靠这个网站我们不用去抢核算预约时段的名额,在三天两头做核酸的时代做到了想什么时候去做核酸就什么时候去做核酸。
但是要说最有意思的还得是那个项目!那一次因为疫情封校太无聊,我们决定整个活。于是我们用一些嘉然、溜溜梅、美羊羊啥的抽象图,下面配一个二维码,打印了六七张,贴到学校的各个地方。其中有一张贴到了餐厅门口的显眼处,作为第一张。扫描这一张图片上的二维码,将会得到一个数字和一个提示,暗示下一张图片贴在哪里。就这样一张一张找下去,最后将会找到贴在未来研究院院子门前的一张图片。扫描之后会得到最后一个数字,以及一个输入框,将之前得到的数字输入经过计算后,会得到一串特别臭的数字:“114514”。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届时会告诉得到答案的人未来研究院309实验室的地址,凭最终答案可以得到我们提供的奖品:两颗溜溜梅以及一颗印有IFF(institute for future)的钥匙扣。
除此之外,我们还一起做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一起去餐厅吃饭,深渊二楼的大阪烧是我们的最爱;一起打原神的深渊,比比谁先满星;被带入坑明日方舟,天天缠着Algarth给我挂助战;一起用实验室72寸的大屏幕玩“开火车”;一起看ASOUL直播和原神前瞻……原来,我有一段时间觉得在学校的时光那么开心是因为有你们啊。
当然,让我们能够拥有空间和时间去做这些事情的人,刘老师,当然值得特别的感谢。作为研究院的院长,刘老师是一个温柔又负责,知识渊博又高瞻远瞩的老师。非常感谢刘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才让我留下一段如此充实又难忘的时光。希望刘老师能够继续坚持这样,给后面的学生带来美好的回忆。
但是,最终还是要离开啊。在论文答辩的时候,我问互为:这里还是能称为家的地方吗?“互为回答我说:”不能了吧“。我其实早就知道答案如是,只是不愿承认罢了。物是,人非。曾经在实验室的那些小伙伴们,我们的last Dance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什么时候再见呢?
Ⅵ ALgarth,我的挚友
algarth,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是我的学长、良师也是我的挚友。为什么说他是我的良师呢?因为他给我解释过好多有关js的问题,其中他给我解释事件循环(event loop)时的情形,我现在还记得。此外,他也给了我许多的学习资料,以及给我推荐了许多好用的工具,这些也让我相当受益。同时,他也教给我很多人生的道理,虽然他这个人活得也就没什么道理的样子……以及前文提到的,在梦工厂的群里回答我问题的学长,也是他。
我还记得当赵叔把algarth的微信推给我的时候,我看到他的头像时候的惊讶。因为这个头像和之前帮助过我的xxx学长的QQ头像是一样的。随后他发消息进行自我介绍:“你好,我是xxx。“
就这样,无巧不成书,缘分使我们两个本该再无联系的人相遇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algarth的时候,他外面穿着那身经典灰绿色冲锋衣,里面是经典米色法兰绒衬衫。那个时候他对我说:”哎呀,学弟,没想到这样还能续上啊!“
刚见到他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一个靠谱的学长。因为他用很严肃的神情,配合着不协调的滑稽语气给我讲项目背景,讲git使用,讲技术栈选型,讲实验室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门道。虽然他说的话有些乐子人特有的夸张、扭曲与抽象,但是大体上是正确而精准的。这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我当时对他还是心生佩服的。
但是随着相处日久,我渐渐发现,这个人就是一个纯纯的啥呗二次元、互联网乐子人、抽象怪、ACG爱好者、死宅……会因为压力大又不想抽烟而买棒棒糖抽;会追一些只有到了一定浓度才会看的新番;会去知乎刷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会去搞一些神奇小软件让自己打明日方舟更加顺利;会闲的没事的时候托着一个手柄搓尼尔·机械纪元……总之就是一个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怪胎。简直是和我一摸一样,不,是比我更是一个怪胎。至少我都不会天天看ASOUL的直播。
正因如此,我和他的关系更好了。于是,在写代码之余,我们开始交流哪些番剧值得补,哪些游戏值得玩,哪些漫画值得看,哪些外设值得买……他拉着我看嘉然的直播,虽然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觉得V圈没啥意思。他慷慨的把手柄借给我让我去玩NFS,帮我改进我的键盘,让它听起来声音更好听,帮我找入手G502的最低价格,一起挑战Ghost runner的结局,一块研究原神的配队和圣遗物的词条,一块打水月肉鸽,一块研究哪家外卖、哪个窗口便宜又好吃……后来他还送了我一块泥岩的音律通行证。我也曾买给他一块通行证盲盒,结果他开出来一块斥罪。最后我们一人送了对方一个不屈者的通行证呢。
algarth是那么热心,以至于每次考试我都会找他问问往年的题型,每次要买电子产品我都找他帮忙看看参数,每次遇到学校的事件都找他问问往年的情况……如同形成了路径依赖。
后来,我在外实习,他也毕业了。但是我依然在依赖着他,感谢他陪我打apex,跟我在结束游戏后一起聊一会天,陪我度过独自在外的无聊时光。
再后来,我们又一次相见,是他到北京来找我。那一次我们一块逛了漫展,逛了谷子店,看了一场演出,吃了几家餐馆。我们聊了很多话。他说:”互联网上是无法发展感情的,大家都在互相攻击。人与人的羁绊只能在线下建立。在实验室那两年,就像在玩P5,把大伙的高感度都刷满了啊!“
等他离开的时候,我竟然有些伤感,为我这次手头拮据未能尽地主之谊,也为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但是我相信,只要怀着想要相见的心情,我们再见面应该也不难吧?
Ⅶ 一段正常的恋爱
在大三的时候,我也开始了一场恋爱。持续了大概一年多。如果从外人的角度来看,这场恋爱应该是失败的。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男大和一个普通的女大谈了一场普普通通的恋爱最后因为各种磕磕绊绊而最终分手的故事。没错,只有在谈到恋爱的时候,我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正常人。
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这只是一场结束了的恋爱,而不是一场失败了的恋爱。至于为何我这么讲呢?且听我下面分析。
这场恋爱是普通的开始,普通的发展,普通的高潮,普通的结束,可能与他人的恋爱别无二致,因此就没有必要详细的讲述我的恋爱故事了。
我只想谈谈我的感觉。这次恋爱,自然是有喜有悲。当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小惊喜,当携手走在海边,当遇到挫折时受到对方好心的安慰,那自然是其喜洋洋者也。当受到蛮横无理的指责、当受到莫名其妙的冷落,当看到自己仅有的几件因为没钱添置穿了好几年的衣服时,那自然是感极而悲者也。有喜有悲,人生才会有趣,这是我觉得这场恋爱成功的第一个点。
此外,恋爱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如果不是一起逛过那么多次小吃街,我不会知道台东的松河路一号、金丝牛肉饼,李村的花溪牛肉粉、茶油臭豆腐、车轮饼、鸡蛋汉堡、熏肉大饼、拌鸡架以及鲍师傅的肉松小贝的美味,如果不是一起喝过那么多次奶茶,我就不会知道喜茶的多肉葡萄,茶百道的生椰西瓜,一点点的冰激凌红茶、茶话弄的桂花引是我喜欢的滋味,如果不是逛过这么多次街,我不会喜欢逛KKV、名创这样的精品店,如果不是出去吃过那么多顿饭,我不会知道祥子家和厨大匠这两家好吃的小店……或许这些都是一些消费的诱惑,但是能够知道如何取悦自己也是重要的一课。能够了解更多符合自己喜好的东西,这是我认为这场恋爱成功的第二点。
以及啊,通过一次恋爱,让自己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和亲密之人的关系,如何让亲密之人开心,又如何让自己开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又适合什么样的人……如何和喜欢的人相处,又如何和自己相处。这一次之后,大概对自己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吧。
但是一场恋爱,何必总结出个一二三四的功过得失?
我们分手的时候,是一个工作日的早上。我知道这一消息之后,如常去公司工作。过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才能章明自己已经是孤身寡人了这回事。于是我从公司后门出去,面对浩浩汤汤的汤逊湖,我摘下手上的戒指,说着希望湖女祝福她,随后将戒指扔入水中,可惜只激起了一点点的浪花。有诗道:
誓言银戒指,一点落水声
随后我就回去继续写代码了,一如既往。
大学谈一场回忆起来没有无尽的懊悔,没有滔天的怨恨,分手时平平淡淡的恋爱,不就已经算成功的了吗?难道还要奢求什么吗?
Ⅷ 大学的结束从实习开始
因为没有要考研的计划,所以我在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开始准备找实习,为后面正式工作打基础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大学生活,似乎不是一个瞬间猝死,而是缓慢的凋亡。这个凋亡的过程,从我找到去实习的时候开始。
在23年的二三月份,新年伊始,疫情结束。大家带着刚刚从阳性恢复过来的躯体投入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我也终于可以,也必须找实习了。因为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我本以为凭借自己这些年在课上积累的知识,在算法网站刷的题目,在实验室积累的经验,能够让轻松找到一份合适的实习。但是疫情之后春天却是一片凛冬。
winter is coming.
在那个春天,我每天都在优化简历,看机会,投简历,准备项目,背八股文,复盘面试,刷leetcode,看面试题……每天都是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所措,对自己对未来充满失望。而同时,和前女友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我承受的经济压力也越来也大。那一段日子真是难熬啊。
但是啊,在4.18号,我在OneNote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今天闻到了许久不曾闻到过得花香。
那是在从研究院到食堂的路上,一株西府海棠开得正盛。花朵如此洁白,闪着粉色的红晕,如此的健硕,如此的娇嫩,如此的完整,如此的鲜艳。我仔细观赏了这一片美丽的脸庞,心情仿佛好了一些。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迟钝,是怎么样的做了一件蠢事,原来”春色如此“!
那个时候,还有另外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有一个我还算满意的公司让我进入了第二轮面试。不久之后,我就收到了他们的口头offer。好事居然真的发生了!我凭借自己这些年在课上积累的知识,在算法网站刷的题目,在实验室积累的经验,在这春日的凛冬中也如同这株西府海棠一般盛开了!
五月十四号,我兴冲冲从学校请假,准备出发前往实习。随后的一年里,我辗转各地,实习、旅行、在家休息,仿佛自己已经不属于学校了。我与学校的联系,我与学生这个身份的联系,正在逐渐的衰弱、枯萎、凋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此刻到我毕业,我还能在学校里正儿八经的呆着的日子,还有50天。
Ⅸ 在校倒计时
去年五月,我从没想过,自己这一年能呆在学校的日子还有50天,更没有想过,当有一天从这里离开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丝丝遗憾,有一丝丝不舍,有一丝丝怀念。那个时候我一心只想赶紧毕业,摆脱学校的束缚,开始工作生活。
所以当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先回家呆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我把找实习的时候走过的心路又走了一遍。从踌躇满志,到心灰意冷,再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这个时候真的很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每天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跟重要的是,每天都顺着我的心情,不断给我打气加油。也幸好自己一直坚持,不曾放弃。
拿到offer之后,我给自己买了一台相机,随后,在家里和亲人们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和国庆节。随后,回到了学校。随后,我给自己安排了一场旅行,一个人去了已经想去了四年的南京。这一次旅行是我玩的最开心的一次。随后,为了赚够来年三月到北京实习的房租和生活费,我又开始去刘老师的公司实习。在那里和互为与银龙一起度过了一小段快乐但又辛苦的时光。从我五月出去实习到从刘老师的公司辞职,我呆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六月回学校考试、过端午节,以及十一结束之后。这一共只有9天的时间。
随后,12月来了。这一个月,是我四年来在学校里最开心的一个月。12月的学校,是很舒服的,因为夏天没有空调,而冬天的暖气却很足。这个月,因为没有课程安排,没有考试,所以我是如此的自由。每天睡到八九点自然醒,然后去食堂美美吃过早饭,然后开始写奉纸填词这个开源项目。这个项目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我自己进行技术选型,自己去做产品设计,自己做UI设计,自己做方案设计,自己开发前端,自己写了一个简单的后端,自己去做数据爬虫和数据处理……没有预期目标,没有DDL,但是我做的那么开心。每天看着自己写出的一行行代码忍俊不禁。
代码经常就是一写就到中午,随后草草吃个午饭,然后下午写累了就出去散散步。我从学校为中心,沿着青岛扭曲嶙峋的路网向四面八方探索,我向北上山,向南看海,向西进入繁华的闹市,向东进入安静的富人区。我总是娴静的漫步,一路上或者想想项目的设计,或者构思自己想写的小说的剧情,神游八方,意趣盎然。
这其中我最常走的路线,还是香港东路、麦岛路、东海东路、海游路这一圈。因为可以走到小麦岛和海之恋公园,海岸线的风景非常美。虽然小麦岛这一年都在封路修地铁,但是我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去到小麦岛,感受那悬崖边上的海风。
到了下午,自然是要吃点好的。这一餐,一般都是经过我的精心构思的,要知道自己想吃什么,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但是晚上这一顿,我偏向去吃炸串卷饼或者麻辣烫,也很爱披萨、炸鸡、方便面炒鸡与塔斯汀与KFC这种昂贵却又便宜的快餐。但是最开心的还是要说那几次!
有一次和siri哥去台东,金丝牛肉饼溅出的热油洒了他一身,另一次和siri哥去李村,我推荐的低价美味收到了他的大力好评,还有冬至的时候和仙不觉去吃好吃的水饺,还有那天为了让振桑和不觉见识到撒了siri哥一身的牛肉饼,我特地跑了一趟台东给他们买了回来。以及我想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我们四个人的自助小火锅。提到美食,总是有满满的回忆啊。
至于晚上,那自然是宿舍一起开黑,用变形的操作和妙语连珠的狡辩引起一阵阵笑声的美好时刻。呆哥每每被我们逗笑,都会评价道:”今天太开心了!“
是啊,今天太开心了。那一个月,每一天,都太开心了。
到了1月,我回到家里,处理了一些事情,做了个小手术,生了一场病。又是麻烦妈妈在一旁悉心的照顾,只要有她在,我要考虑的事情总是很少很少。随后,和家人们过了一个开心的大年。到了正月十八回学校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呆在学校的日子还剩下最后十天。
其中有三天是在去3月1号去实习之前,那段日子在忙于处理各种学校的事情,准备外出实习,时间被肆意的浪费了。当我再回到这座城,这个学校的时候,已经是毕业答辩的时候了。
答辩前一天我才回到学校,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修改论文,打印论文,准备稿子,完善ppt,收拾宿舍的铺盖,和宿舍和实验室的朋友打了个招呼……第二天是论文答辩,我被分到了下午场,于是中午的时候,我背着电脑,来到了海之恋park,坐到面朝大海的长椅上。那天是个晴天,但是海雾弥漫,遮天蔽日。坐在海边,如漫步雨中,我就这样打开电脑,修改和记诵稿子。时不时看看面前的碧海,自己的紧张和疑虑就这么被消除了。
当晚上得知自己顺利通过了答辩时,又免不了和舍友一起去吃饭庆祝。第二天又与实验室的大家吃饭唱K,那一晚我罕见的亢奋,久违的喝了酒,而且又是那种怎么也喝不醉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在他们面前,不需要隐藏自己的内心,不需要故作矜持。我跟银龙碰杯,跟光源碰杯,跟algarth碰杯,跟厨酱碰杯,跟大大大墨水碰杯,跟赵叔碰杯……晚上我们一起唱着伍佰的last dance,为我们这一群即将各奔东西的朋友们奏响骊歌。
而这几天过去,回到北京之后,我的大学余额就仅剩四天了。再回来,就已经是毕业前夕了。这几天,我急匆匆的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以为用眼睛扫描过,用脚步丈量过,就可以将记忆中一切打包带走。但是后来我知道,我错了。记忆中的一切,我带不走,却又逃不开。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上小麦岛,望着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无尽的黑暗的深渊上闪烁着明亮的波光,海风和涛声将我包围,我喝光了那一罐可乐,忽然想明白了。
那一天,我写下了这样的一篇散文:
随后,在毕业的那天,我和siri哥、康桑、振桑以及学霸哥一起吃了一顿晚饭,看着他们,留在那座充满海雾的城市,在浮山后租了一个宽敞的房子住在了一起,我既羡慕,又欣慰。在那之后,我要去北京,学霸哥要去杭州。我和我的舍友们,也离分了。我与这座学校,也离分了。我与这座城市,也离分了。
但是啊,你记住,你们记住,有些联系不会那么容易切断。我会顺着这份羁绊找到你们,一次又一次。
Ⅹ 我的大学
这篇文章,从突发奇想开始构思到写完,历时五天,凡一万四千余字。虽然文中有些地方我记不清楚,只取大意。但总体上,我是诚实的。我诚实的回顾了我的大学生活,遍历着这四年的的人生轨迹。
虽然我的大学没教给我多少知识,也没让我有多少收获。但是我还是要感谢它,如果不是选择了这个学校,我也不会遇到那么多有趣的人,度过这四年有趣的时间。
在大学时,我曾无数次憧憬着毕业之后的日子。但是当他真正到来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居然想要逃避,我居然感到不舍,我居然想要想要抓住时间的衣角,让他慢下来,等我一下。
但是就像我说的,“明日亦有明日未竟之美。”正是这份对未来的憧憬,一直支持着我一步步走到现在,也将继续支持我一步步走向未来。所以,虽然不舍,我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会继续往前,不断往前。
進め,進め!
只有这样,我才能拥有与过去重逢的勇气,只有这样,我才能再回望过去的时候感慨:“看吧,虽然受了那么多苦,但是我的选择果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