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思考小记

我们在哪里?

如果要我将AI发展至今的阶段分一个类的话,我会这样分:
1. 前AI阶段: 2020.6 - 2023.3
   从openAI发布的ChatGPT3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到ChatGPT4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这一段时间内,AI的理论基础已经打好了,但是人们对AI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是抱有疑问的。直到GPT4的发布,让人们猛地意识到,AI居然已经悄悄发展到这种程度了。
2. AI阶段:2023.3 - 2025.1
   在这一阶段,GPT 4o,GPT o1不断刷新大模型的智能程度,copilot、cursor、 midjourney、sora等应用的出现,也表示AI在某些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将这个阶段的结束定为deepseek R1问世的那一天,这不仅仅是因为R1是一个国产的大模型,更是因为R1的出现,标识着一个足够智能的模型不再是一个稀缺的资源了。
3. 后AI阶段:2025.1 - ?
   从25年开始,我们进入了后AI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可能是:大语言模型能力的进步将不再是最受人瞩目、最主流的科技发展了;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也智能、越来越“人体工学”的AI应用。manus的火爆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manus之前,openAI就已经推出了一款个人助理:Operator。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AI应用将会被创造出来,供人使用。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AI时代的晚期,而一个时代的晚期,往往是这个时代最辉煌的时候。AI发展了这么久,可以说,它不够惠民,没有大幅的提高生产力。我们这个阶段,将是AI转化为生产力的阶段。后AI时代,将会在AGI被研发出来的时候结束。到那时,人类的历史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AI的未来

AI的未来是AGI,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但是AGI出现后,人类的未来是怎样的,我想就算是最有智慧的人也难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但是在AGI出现之前,AI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被预测的。比如我可以断言,在未来,AI会继续在各种垂直领域大放异彩,成为越来越好用的生产力工具;同时,在通用的领域,可能有许多的智能助手会出现。
各个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用自己的智能助手带给用户新的体验,谷歌的Chrome提供了ai接口,微软在自家产品的方方面面植入copilot……之前被许多人奉为笑话的一句话将会成为事实:ai助手将会成为人们选择一款手机时,最重要的理由。而如果这个命题成为现实,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超级手机公司——一个占领80%以上市场份额的庞然巨兽。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许多AI软件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最终只会有几款产品成为“吃鸡”的人,马太效应将会在这次革命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及,我个人最期盼的,是AI真正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就像蒸汽机、内燃机与计算机在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发挥的作用一般。我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而且工业革命的周期一次比一次要短暂,甚至有可能AI带来的工业革命还未结束,由AGI带来的工业革命又将瞬间引爆全球。

人类的未来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吗?是的。
AI是目前的一个风口吗?是的。
但是这个时代,这个风口,与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如果我们说20世纪是人才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天才的世纪。虽然开发LLM可能并不如独立研究出微积分更加困难,可能奥特曼并不比牛顿更加聪明。但是我能够知道,一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一定比一叠草稿纸要贵的多。
如果未来有人格的话,他只会偏爱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资源的人,另一种是超人。拥有资源的人,尚可通过通过投资超人去化身超人毛发上、肠胃中的寄生虫,在超人一飞冲天之时,跟着鸡犬升天。而普通人可能就只能呼吸着超人留下的污浊的尾气了。
AI的时代,将是一个深沟高垒的时代。技术的壁垒、资本的壁垒将会把人与人划分,如果说还有底层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可能这就是最后的窗口期了。也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突破自己阶级的限制变得愈发困难,大家才会一致的摆烂,放弃疯狂而无意义的内卷。
二八定律将会失效,未来可能是一九九定律。这百分之一的人,未必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但是可能会掌握百分之九十九的未来。如果说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乌托邦”的话,那么他就快要来了。

未来看我

如果未来有人格的话,他肯定会偏爱上面说的那些,有资本或者有技术的人。
而像我一样的大多数人,既不是天才,更不可能成为寄生虫,因此只能被未来所抛弃。
但是被未来所抛弃就一定意味着悲惨的结局吗?可能未必。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但是在风波诡谲之处行动,最为费劲,也最为危险。而我们这些站在岸上的人,虽然不被潮水青睐,但潮落之后,兴许能捡到几枚贝壳。
AI带来的未来不一定能照亮所有人,但是他的光源一定会比过去更加明亮。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受到它的普照,而不是在他的影中。这就取决于那些在大公司、AI创业公司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弄潮儿们,如何驱赶海浪了。

我看未来

我认为我并不是只在被未来选择着,我也可以选择未来。
《大明王朝1566》中有这么一幕:吕公公教育误杀周云逸的冯保,要思危、思退、思变。
如今,我在感受到AI带给社会的变化之后,开始了思危:目前AI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没有让AI取代某些人,但是却让一部分会用AI的人驱逐了一部分不会用AI的人。如果我不去卷AI,那么就可能会被那些会用AI的人卷死。但是就算在互卷的过程中暂时的残存下来,如果生产模式没有变化,AI + 人工的组织方式也只会让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少。这是思危。
然后我便开始思退:我不愿意让别人把我卷死,但是我又不愿意违心的内卷,以及卷死别人。用一种抬高自己的说法,我是情愿给别人留一条活路的。比起在时代的浪潮中挣扎,我更愿意急流勇退,到自己的舒适区重新思考。
等到了我的舒适区之后,我再开始思变。不过如何变,我也大概有一些想法。AI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很多一人成军的机会。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只对自己负责,我 + AI,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抉择。

后话

虽然已经决定要退了,但是后退并不是一溃千里,而是朝另一个方向前进。在后疫情时代,后AI世代,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在家能有什么活法呢?我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在做好准备之前,我不会轻易的遁走。其中一个准备,就是准备100个的资产,预期四年完成。目前我的进度是:
8/100
当我已经完成了撤退之后,或者是在四年之后,我可能会转过身来回味这篇文章,看我言中了多少,又做了哪些事情。

感谢chatGPT与豆包为我整理资料。


AI思考小记
2025/03/19/essay/prose/thinking_about_ai/
作者
charlesix59
发布于
2025年3月19日
许可协议